红旅公益赛道项目战略规划

Top10方向清单 与 Top3优先方向深描

一、Top10方向清单

【红居守护·老区危房】

【核心转变】:从“古建情怀”跳到“革命遗属与红色遗迹危房抢护”,主张“先救命、再留史”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强化党的领导、红色基因传承与巩固脱贫成果,突出“人民至上”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激光扫描+低干预加固 7 天出危评,90 天完成 1 处示范;关键伙伴为党史办、退役军人局;与原项目“文化修缮”定位本质不同。

【惠老安居·空巢加固】

【核心转变】:聚焦 65+ 空巢、留守、独居老人,提供“一户一诊+微改造”,价值锚点从“文化保护”切换到“生命安全”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解决“急难愁盼”首要痛点,彰显青年担当与孝老敬老新风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复用 D 级危房快速鉴定、轻量化修缮包;30 天排查 30 户,60 天完成 3-5 户样板;区别在于对象与功能性导向。

【韧乡复建·灾后复元】

【核心转变】:把检测与加固技术应急化,用于洪涝、地震后村居快速评估与临时加固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人民至上+青年突击救灾,契合“韧性乡村”政策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BIM-GIS+无人机 48h 出安全图,联动应急局、武警部队;与常态修缮完全不同的“救急模式”。

【祠堂善治·党群共融】

【核心转变】:将修缮后的祠堂变为“党群服务+数字乡贤调解”复合空间,建筑由物转为治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打造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朱氏词堂模式可复制;30 天完成空间布点与数字大屏;本质区别在“运营”而非“修缮”。

【匠才培育·民非学院】

【核心转变】:民非机构从施工者升级为“本土匠人孵化器”,培训返乡青年掌握数字修缮技艺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扶智造血、把发展主动权交给群众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依托高校党建联盟和实验室,90 天完成首期 20 人培训;交付物从方案变人才。

【乡愁云档·数字留存】

【核心转变】:从“一居一档”升级为“整村数字孪生+云上村史馆”,输出 SaaS 服务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数字乡村战略+留住红色记忆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已有扫描数据可直接导入平台,90 天上线小程序;商业模式由项目制转平台化。

【智适助残·无障改造】

【核心转变】:为高龄、残障人群做无障碍与适老微改造,技术从“古建保守”转向“人体友好”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关注最弱势群体的获得感,体现人道主义红色精神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轻改组件+社工联合,60 天完成 10 户改造;功能性与社会价值双重差异。

【拥军新居·退役保障】

【核心转变】:精准服务困难退役军人,提供免费危房检测与加固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拥军优属、红色血脉延续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套用“民居急诊室”模式,资金对接拥军基金;对象聚焦使公益品牌更聚光。

【边寨固安·民族家园】

【核心转变】:将抗震加固与数字存档技术迁移到少数民族聚落(吊脚楼、碉房)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民族团结进步与文化自信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与云南、贵州驻村工作队合作,90 天完成 1 个示范寨;地域与文化场景全异。

【青年筑梦·红旅 IP 化】

【核心转变】:项目故事化、人物 IP 化,从 B/G 端技术服务延伸到 C 端公益众筹与传播。

【红旅契合点】:青年扎根乡土、科技赋能公益,天然的红旅叙事。

【可行性与差异化】:借现有 30+ 媒体资源打造短视频矩阵;盈利模式由项目费转向品牌众筹。

二、Top3优先方向深描

【红居守护·老区危房】

为何入选:

红色内核与政治站位最高;2) 已有扫描+加固专利,落地难度低;3) 老区党史办、退役军人局需求明确,证据链可即刻补齐;4) 一县多点高度可复制;5) 红色遗迹抢救自带流量和政策加持。

90天落地路径:

  • T+7 选点:党史价值 A 级、现居住、结构 D 级。
  • T+30 双报告:危评+抢救方案;签党史办-村委-团队三方协议。
  • T+60 实施:低干预加固+消防隐患整治并全程影像记录。
  • T+90 验收:县级验收开放“红居课堂”。
  • 指标:1 户 6 人安全入住,改造单户 ≤5 万,媒体曝光 ≥10 篇,党员志愿者 ≥50 人次。

关键伙伴与资源:

党政:县党史办、老区振兴局、退役军人局; 村社:革命遗属家庭、村支部; 高校:建筑类党团组织; 企业:当地建材、保险。最小配置:一县一户一专家。

成果可视化:

共建牌匾、危房鉴定书、数字档案二维码、受益人回访视频、人民网/学习强国链接。

风控与合规:

意识形态审定由党史办终审;数据储存在境内服务器;工程按《传统村落民居维修技术导则》执行并投保工程险。

叙事抓手:

“青年抢护一堵墙,就是守住老区群众的家与党史的根。”

【惠老安居·空巢加固】

为何入选:

直击“三留守”老人安全痛点,人民性拉满;2) 杨柳村 D 升 B 成熟案例,技术与资质齐备;3) 民政局、街道已签合作框架,证据闭环可秒补;4) 全国 4000 万空巢老人,政策与市场空间巨大;5) 温情故事传播门槛最低。

90天落地路径:

  • T+7 对接:对接区民政局锁定 1-2 村。
  • T+30 排查:组织大学生党员对 30 户危房体检并建档。
  • T+60 实施:运用轻量化修缮包完成 3-5 户样板,加装防滑扶手、屋面加固。
  • T+90 评估:第三方评估+满意度回访。
  • 指标:跌倒风险下降 50%,老人满意度 ≥95%,单户成本 ≤0.8 万,融媒体报道 ≥5 条。

关键伙伴与资源:

村委、妇联、民政局;建筑职业院校工匠班;省慈善总会银发基金;江苏电视台。最低配:村委+民非+学生志愿者。

成果可视化:

D-B 对比图、老人采访、志愿服务台账、示范村授牌。

风控与合规:

签《知情同意书》;按《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》施工;收支全流程公示上链。

叙事抓手:

“让留守奶奶安心睡在老屋,是青年最大的孝心。”

【祠堂善治·党群共融】

为何入选:

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热点方向;2) 已有朱氏祠堂活化成功案例,模式成熟;3) 党群服务站政策资金多、复制快;4) “空间运营+数字治理”易形成示范;5) 文化+治理双议题,媒体与政策均好讲故事。

90天落地路径:

  • T+10 选点:选定 1 处闲置祠堂。
  • T+30 设计:完成修缮微改+党群功能分区设计。
  • T+60 上线:上线数字乡贤调解系统,完成首场矛盾调解。
  • T+90 产出:产出《祠堂善治模式白皮书》。
  • 指标:解决矛盾 ≥3 起,党员活动 ≥2 场,乡贤数据上链 ≥20 条。

关键伙伴与资源:

街道党建办、司法所;村两委;高校法学志愿队;数字平台公司。最小配置:祠堂+村支书+技术小队。

成果可视化:

党群服务站挂牌、数字调解大屏、白皮书、乡贤数据库截图。

风控与合规:

调解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并做隐私加密;党建内容由上级党组织把关;财务公开。

叙事抓手:

“让百年祠堂重新亮灯,点亮的是乡村善治的心。”

三、最终建议

首选方向:【红居守护·老区危房】—— 政治高度+技术成熟,最能打动评委。

快速落地方向:【惠老安居·空巢加固】—— 证据闭环最快成型,保证“到户到人”。

示范运营方向:【祠堂善治·党群共融】—— 打造治理样板,补足模式创新与运营传播。


* 核心策略:三方向核心技术与志愿体系完全共用,只换场景与伙伴;优先补齐危房鉴定、受益人回访与共建协议三类证据,即可随时在赛道间低成本切换。